首页

上海女s

时间:2025-05-28 21:00:15 作者:山西运城:“四南四北”重塑农业版图 新质生产力激活“三晋粮仓” 浏览量:26838

  中新网运城5月28日电 (杨杰英 杨佩佩)5月的河东大地麦浪翻滚,盐碱地里对虾游弋,荒山坡地茶香四溢,旱塬田间菜心青翠……

  在山西省运城市,一场以“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为核心的“四南四北”农业产业转型,正以科技为犁、创新为种,打破传统农业地理边界,重塑“三晋粮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近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运城,亲身感受“农耕之源、天富运城”的独特魅力,探寻河东大地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夏县厚民茶场,了解“南茶北栽”的创新探索。 武俊杰 摄

  从“南橘北枳”到“橘生晋南”

  运城地处黄河之畔,曾因盐碱滩涂、旱塬贫瘠制约农业发展。

  近年来,运城市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优”农业,积极探索盐碱地高效利用新路径,在盐碱地里掘出了“金银滩”,逐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2018年,永济市西开张村在盐碱水中发现与海水成分相似的契机,引入“海鲜陆养”模式,建成千亩对虾养殖基地,亩产值飙升至6万元,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元。

  在夏县厚民茶场,听到负责人陈晓园介绍其“南茶北栽”的创新探索后,南非《非洲时报》新媒体中心编辑邓昕辰表示,“没想到南方的茶叶能在这里种植!”

  她告诉记者,在“山西不产茶”的普遍认知下,厚民茶场颠覆了一切,经过改良的龙井茶树竟然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多盐碱地的运城扎了根。

  陈晓园介绍,厚民茶场700余亩茶田已形成绿茶、红茶、白茶、药茶四个产业品种,年产13500斤,总产值2000万元。

  作为北方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运城的种植结构一直是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近年来,运城市在保证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不缩、产量不降的前提下,聚焦水稻种植,积极探索“南粮北植”,让山西“粮袋子”越发充盈。

  如今,“南橘北枳”的传统种养方式已经成为历史。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一幅生产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色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河东大地徐徐展开。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运城,探寻河东大地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 武俊杰 摄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根据作物的用水、用肥规律以及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和环境状况,通过电脑或手机下达指令,即可完成浇水、施肥等管护作业,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在田间,盐湖区解州镇曲村种粮大户董会龙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介绍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董会龙和妻子两人种植了800亩小麦。在科技赋能农业的时代浪潮下,高效的智能化设备让董会龙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现在种田,实现了‘傻瓜式’操作,种‘聪明田’。”董会龙说,随着大型机械、智能化田间管理系统、无人机的全面应用,让种田有了新模式,不仅成本大幅降低,还实现了粮食增产。

  香港新闻社总编辑刘林表示,从分散种植到规模化生产,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方向转型,这里的多年实践,破解了农业发展在农机使用、种植品类、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传统桎梏,提升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是现代农业的典范。

  作为夏县蔬菜产业迈向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通过机器播种、水肥一体化、自动控温等全程机械化操作加人工辅助进行育苗,为当地农民提供优质的幼苗和技术支持,助推乡村振兴。

  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负责人崔丽娟介绍,产业园引进的全自动化播种机可以实现精量点种、精准点种,1小时可点种300盘,是一般人工的四倍到五倍,这种集约高效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能够帮助菜农选好种、育好苗。

  智慧科学育苗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直言,这就是科技的农业优势。

运城苹果“扬帆出海”。 武俊杰 摄

  从田间到全球的“运城名片”

  作为山西省的农业大市,运城实施“特”“优”战略,现代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市小麦占到山西省的56%,苹果占到山西省的70%,蔬菜占到山西省的27%,渔业占到山西省的55%,是山西省的“粮屯子”“果盘子”和“菜篮子”。

  “没想到临猗苹果这么有名,其名誉之高、规模之大、品质之优,离不开当地农民勤勤恳恳的劳作。这么精致的苹果,远销海内外,很厉害。”柬埔寨《柬华日报》副总编辑杜冰玉如是感慨道。

  在临猗,运城市万华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换向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介绍苹果如何“扬帆出海”。她说,“我们要确保销售出去的每一颗苹果品质,因为每一颗苹果都是‘运城苹果’的代表。”

  事实上,运城的水果多达169种,出口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76个国家和地区。“夏县西瓜”“稷山板枣”“万荣三白瓜”“闻喜煮饼”“绛县维之王”等一批优秀农业品牌成为“运城名片”。

  当农民只需轻点手机就能完成田间管理,当智慧滴灌系统让果农足不出户实现精准种植,当乡村网红通过电商将农产品销往全球……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量和效益的提升,更是中国农业的升级。”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说,科技赋能的农业变革,既传承了精耕细作的传统智慧,又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从“南橘北枳”到“橘生晋南”,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面朝黄土”到“指尖种地”……运城“四南四北”的经验,不仅让南方的特色产业在黄土地上生根结果,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盛李豪晋级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

“我以前是练武术的,但一练武就会有点儿晕,练滑雪就很刺激、很开心。”年龄小、个子也小,郭婉诗刚进队时剪着短发,队友把她当成了小男孩儿,于是她悄悄留起一头长发,还学会给自己剪头发。滑雪场上,这个习惯闷声儿改变的姑娘也是一副踏实的模样,她说自己的小目标是把正脚外转360练好,而问及“大目标”,她未言及争金夺银,只是笑称:“那就争取打开转体540。”

香港邦瀚斯秋季拍卖会呈献明代铜鎏金文殊菩萨像等珍宝

社火表演少不了舞龙舞狮。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由各乡镇代表队组成的社火队伍行进表演近3公里。伴随着阵阵锣鼓声,一条条“长龙”上下翻腾、左右舞动,一只只“醒狮”动作敏捷、威风凛凛,赢得沿途观众喝彩。

部长通道丨阴和俊:2023年我国研发投入超3.3万亿元

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

业内人士山西太原共话氢能经济发展

2024年4月20日,昆明,蓝花楹如约迎来盛花期,盛开的蓝紫色花朵将城市装点得如梦似幻。图为昆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进入盛花期。

【理响中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

自本月起,安阳市围绕“夜游、夜赏、夜娱、夜购、夜食”五大主题,推出“大邑商·夜安阳”博物馆夜游开放活动。其中,殷墟博物馆联合河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安徽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全国商文明博物馆,将于夜间开展“商传千年”特色文创联展,全面展现商文明活化利用成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